男同志的圈內角色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似乎在近幾年熊族有默默地冒出頭,且逐漸成為圈內的主流之一的趨勢。究竟什麼是熊族?在同志圈中有著各式各樣的次文化與相應的族群存在,男同志除了性行為的角色分類外,其實也有著以身材與外別進行分類的角色方式,好比說:從早期的狼(精壯型),到後來的猴(精瘦型),以及我們今天要來談的「熊」。
熊族可以被明確定義嗎?
我覺得熊族是很難被精準定義的,這我們要從熊族的脈絡說起,我們要引用「厚片男人不能是天菜?男同志圈的熊族文化大解析」一文所提到的觀點。熊族源自於美國重機騎士組成的熊族俱樂部,同時也有出版著雜誌,因著這些出版雜誌裡的男模逐漸為熊族打下傳統的印象,如:毛髮量旺盛、較高的體重,體型壯碩。這著實催動了後續世界各地的熊族圈子與文化的發展,讓有著喜歡熊族類型的男同志,開始有了自己的人際圈與次文化。文章中有提到在2016年熊族文化出現了一次轉捩點,在這一年熊族開始有了朝「肌壯」邁進的趨勢,由此產生了一個新的圈內用語「肌壯熊」、「肌肉熊」。
熊族的被標籤化
我們一開始提到起先的熊族印象,會較偏向毛髮量旺盛、較高的體重,體型壯碩,這與男同志主流健壯陽剛形象有點距離,因熊族的體重與體態所衍伸的健康與體能表現可能較弱,這也讓熊族背負上了「不重視身材管理的標籤」,甚至有時會被扣上「豬」的標籤,不過有些熊族、擁護者及友好族群也企圖平反「豬與熊之間的差異」。或許是因為「不重視身材管理的標籤」的緣故,加上健身風氣的推波助瀾下,有些熊族開始往鍛鍊肌肉的道路邁進,讓熊族多了一個「肌壯」的標籤,企圖擺脫「不重視身材管理」的標籤,而這也讓熊族更加難以被定義,若以2016年為分水嶺的話,前後兩條路線的熊族現今仍各自有擁護者,肌壯熊並非是熊族的唯一代表性。
我對於熊族文化的觀察
其實熊族文化並非只有熊喜熊這個組合,也有其他角色分類喜熊的組合,如:猴喜熊的組合。此外,熊族內部對於外表定義並沒有一致的認定,你擁有熊身可以稱作熊,你的臉偏熊也可以稱做熊,熊身又熊臉的話那就是優熊了。此外,就我的個人觀察,我會認為台灣的熊族文化其實也受到日本男同志文化不少的影響,好比說:兄貴、親父、大叔、壯碩軍警或體育生、學長學弟的曖昧情懷、六尺褌,在台灣的熊族文化中可以約略發現的上述的軌跡存在。
台灣熊族文化的另一種看見
熊族之所以在台灣有著自己的一席之地,我認為有下列三個重點:
1.熊族的可親近性
相較於男同志圈內主流陽剛給人難以接近性,熊族有著親切、安全感的特質,給了男同志不一樣的選擇。
2.現今的模特兒類型
我們可以發現近幾年男同志熱門內褲,如:EGDE、GX3的內褲模特兒通常都帶點熊族特質,這也讓大眾可以窺探熊族不一樣的魅力,甚至發現到原來穿緊身內褲並不是某些族群特權。
3.放過自己
相較於過往逼著自己要往圈內健壯陽剛路線邁進,有些人選擇作為原本的自己,認為與其把自己逼著這麼緊,不如往熊族邁進似乎更為快樂,而這樣的過程也被稱為「熊化」。
給熊族的同志策略魔法
其實國外魔法工作者還真的有針對熊族的同志愛情魔法,我們可以在的祭壇上擺上彌勒佛,因為彌勒佛露出肚子的模樣貌似熊族的外表特徵,但如今我們已有所改良,改換上喜愛的熊族類型照片即可。除此之外,我會給熊族使用人篸、益母草這類強化生命力的藥草,一來對應到熊族的健康風險問題,二來則是對應的熊族的魅力。我們可以發現到熊族的魅力並沒有具備強烈侵略性,反倒是男子氣概中又帶點女性化特質的親切、溫柔。所以過度強調男性魅力的魔法藥草反倒沒有那麼適當,但兼具生命力、魅力的調和性魔法藥草,反倒與熊族是頗為匹配的。
熊族給我們的啟發
喜熊並不是原罪,這僅僅是自身所鍾愛的類型,想往熊化發展也並非不可,因為這是自身所喜愛的樣貌,熊族也給了我們一個啟發:「往極端靠攏外,是否有折衷的選擇呢?」。不可諱言陽剛健壯身材仍是男同志圈吸睛的焦點,只是隨著年紀增長或是工作壓力、飲食不正常的種種因素,讓我們在身材管控的成效需耗費更大的心力,有時能維持一定的水準就實屬不易,甚至因此產生了所謂的「男同志身材焦慮」。精壯身形具有魅力,肉壯的身材也有自己的受眾,而熊族給我們的啟發在於,我們的身形除了被定格在既定模板外,是不是還有其他的選擇呢?又或者是在追尋過度極端的身形時,能否給自己喘息的空間呢?
【參考文獻】
厚片男人不能是天菜?男同志圈的熊族文化大解析,作者:George, Dr B
10/05 魅惑策略魔法,https://reurl.cc/bYDaX3
10/05魅惑策略實作:南方愛情魔法油,https://reurl.cc/8X0Ll7
10/06 紅燈區女郎的吸引力秘密,https://reurl.cc/Dl4LZE
10/06 聖徒實作: 聖安東尼 愛情祝福水,https://reurl.cc/QEeG6M
(圖片來源:網路)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