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落格文章 (4).png

感謝大家的等待!我終於休假結束了!旅行是一面鏡子,我們可以從與旅伴的互動中,隱隱約約地映照出我們在親密關係的模樣。這次的假期有許多的體悟,會將這些體悟一一寫成文章跟大家分享。第一個要來跟大家分享的是「我們在關係中可以傾倒而不是顛倒」。我們總盼望著伴侶關係的美好能靜止在某著時刻,但往往會因為美好的道路上有些阻礙,讓我們不得不從這美夢中醒過來。其實我們在關係中最常聽到的關係分裂的理由不外乎是「因為忙於…之後,時間久了…,才發現感情淡了,最後不得不…」。

 

這個理由彷彿是個緊箍咒般,假若我太疏忽我的伴侶的話,我們的關係便會朝不理想的方向邁進?在關係中期待對方滿足我們的需求是人性,但往往是話到咽喉難出口。為此,聰明的我們反倒會先採取應該先做好一個角色,只要我滿足對方的需求,相對地對方也會滿足我,這樣子往單一方傾倒,使得我們很容易因對方的一言一行而敏感。焦慮來臨時要麼吞下肚,不然就是因焦慮難以止住,宣洩過後換來的卻是另一半的不諒解。

 

大家有發現到一種關係模式嗎?「我不能太疏忽我的伴侶,我必須要在關係中扮演一個賢慧的角色,且應該盡力地去達成」。還記得我們在「今天檢查你的關係導航模式了嗎?」一文提到的自我分化概念嗎?,我們在關係中有「自我」和「我們」兩塊。當我們一直往「我們」靠攏而忽略「自我」時,其實久了會發現自己真的好累!似乎我的心情總隨著對方起起伏伏,但卻又找不到一個可以讓自己舒坦的空間。此時我們的在關係中已經顛倒,我們在伴侶關係中失衡了!我們只想著照顧「我們」而忘了照顧「自我」。

 

因為我們已經把伴侶的反應作為一種威脅指標,只要伴侶的反應不如預期,我就會失落,我就會自責,我就會有罪惡感,因為我總焦慮著我沒有在關係中扮演好某種角色。其實關係之所以會有衝突,往往與在關係中時而自在、時而難處有所關聯,當我跟你在一起時我感到相互依賴的親密,但難就是難在我們總計較在各自付出的多寡。對我來說,時間是個理由我們因此被蒙蔽了許久,重點在於我們在為對方付出的同時,忽略了自己的需求在何處。當我們為了相處自在而付出太多,壓迫到我們可以喘息的空間時,這往往是關係破裂的開端,於是這次旅行我就問自己說:「我多久沒有自己一個人出來了?我還知道自己喜歡什麼嗎?」。

 

我們總仰賴著伴侶能帶給我們幸福的曙光,但卻忘了一段關係的建立卻是來自己各自的期待上。畢竟雙方是各異的個體,當某些期待我們無法從中獲得滿足時,我們能否可以學著自己給自己呢?適時地把目光從「我們」轉到「自我」。當我們在追尋自我時,是在學習「有些期待我可以自給自足,而不是總在伴侶身上乞求。」,更不是堅持的要「做自己」時,同時對伴侶仍存有諸多期待,因為我們是在學習把滿足自我期待這件事,能夠適當地分配給「我們」和「自我」。

 

我們可以在滿足自我期待上,分配給「我們」多一點,傾向「我們」多一點,而不是單壓在「我們」導致關係的顛倒,我們也要記得在關係受挫時,也要記得還有「自我」能夠幫助我們。而我在這次旅行學到的借助自我滿足期待的方式是:「佇立在日本街頭喝著超商無添加糖咖啡牛奶是我快樂的時刻,我可以感受到我與自我如此地貼近,而不是汲汲營營地思索著如何在關係中付出,因為在那個當下我是受到重視的,而獲得重視便是我在關係中的期待之一。」

 

(圖片來源:網路)

arrow
arrow

    歐比路Lu-B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