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法觀點】台灣本土藥草魔法在地調配觀點I.jpg

之前三篇文章談完了關於台灣本土藥草魔法調配觀點的啟蒙,花了三篇文章的篇幅講完了啟蒙,再來要來談談我在實作過程中發現的在地調配觀點。其實國外的魔法藥草對於毒性藥草的談論著墨甚少,頂多談談這支魔法藥草的魔法用途,很少針對「毒」這件事進行研究。

 

「是藥三分毒」常是我們對於有毒植物的第一印象,但有毒與無毒是個相對性的概念。在中醫藥的對於藥材的毒性定義上,廣義來說,藥即是毒又或者說這是屬於藥的偏性,如:熱性;狹義來說,毒即是使用藥材後的身體不良反應。

 

其實所謂的有毒與無毒,實際上說的是藥性的強弱,運行時的剛烈、柔和、急遽、緩慢。舉凡藥性剛強作用急遽者,稱為有毒;藥性柔和作用緩慢者,稱為無毒,常見的有毒藥材,如:細辛、白附子、漬半夏。因為「有毒與無毒」的觀點,在中醫藥學說中才有後續的炮製法;在台灣青草藥文化中有毒植物時常外用,好比說:民間流傳顛茄可外用於皮膚病。

 

不論中醫藥學說還是台灣青草藥,皆嘗試借用藥性剛強及作用急遽特性進行對治。而這就是屬於台灣本土藥草魔法在地調配觀點,除了針對有毒植物的在魔法用途上的探究,我們還可以運用有毒藥材的藥性剛強及作用急遽特性,進行台灣本土藥草魔法配方調配。

 

若您對台灣本土藥草魔法有興趣,歡迎您報名下列課程:

08/07 台灣本土藥草魔法,課程介紹:https://pse.is/3jjxyt

08/07 台灣本土藥草魔法實作課程:翻轉局面,課程介紹:https://pse.is/3kkkeq

08/08 台灣本土藥草魔法配方解析,課程介紹:https://pse.is/3j8uzy

 

(圖片來源:網路)

arrow
arrow

    歐比路Lu-B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