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落格文章 (2).png

前面兩篇文章我們大致上探討了聖經與藥草的關係,不過大家還記得「關於胡督當中聖經與藥草的關係(一)」中,我們提到了「胡督魔法開始有了不同元素的加入,慢慢地開枝散葉而有了不同體系的開展,如:海地巫毒、路易斯安那巫毒、聖徒魔法等…,但這樣的開展同時也埋下了隱憂…」

 

究竟這個隱憂是什麼呢?就是所謂的「胡督魔法白人化」。以我的觀點來說,胡督魔法白人化可以分成兩個路線來探討。第一條路線是「過於化約原初文化」,由於商業胡督的興起讓我們得以接觸學習到胡督魔法,但這同時也帶來了一個隱憂,我們會不會化約了他人的文化而不自覺呢?因為為了商業普及化,有可能為了行銷或時易於學習,而省略了原有文化的脈絡認識呢?

 

舉例來說:我在查找Loa工作資料時,該位工作者就有提到「女神(Goddess)是你們額外加上去的,Loa就是Loa,Erzulie Dantor是Loa不是女神。」:再舉一個例子來說:Erzulie Dantor不是雙性戀的守護神,是因為Erzulie Dantor喜歡男性也喜歡女性的緣故,所以我們才會依此特性來向Erzulie Dantor祈求。這就是我們提到的「當我們省略了原有文化的脈絡認識時,是不是會不自覺地用了一個外來文化的概念企圖去取代原有文化的概念」

 

第二條路線是「去殖民化的爭論」,這條路線非處於該文化下的我們可能感受不會那麼強烈。以巴西巫毒為例,在十九世紀末,巴西、阿根廷當地的民間巫術,被稱為「馬昆巴」。馬昆巴一詞是殖民者白人用來貶低當地民間巫術的名詞,帶有迷信、惡魔、黑魔法的意涵。實際上,馬昆巴是非洲文化與巴西文化的融合,後續馬昆巴分裂成「烏曼達」與「昆曼達」兩種分支。

 

烏曼達是馬昆巴進行白人化的產物,又被稱為將馬昆巴漂白的過程,在這邊融入了天主教與法國精神主義,而昆曼達是馬昆巴漂白的過程中被捨棄拒絕的部分。因為馬昆巴的分裂,後續衍伸出了黑白馬昆巴之爭。讓我們回到昆曼達這邊,昆曼達的出現,認為我們應該解放當初被白人化的宗教、民間巫術,尤其是在地那些普遍被白人美白過的。這個會較偏向「去殖民化的討論範疇」。

 

不過當時我在修四月老師的藥草魔法初階時,四月老師就跟我們提過這件事,我們之所以可以學習胡督魔法是拜商業胡督所賜,我們充其量是位「根源工作者」而已。我們可以學習別人的文化,但同時也要注意是否踩到了別人的文化紅線。

 

工商時間:

如果對胡督魔法有所興趣,歡迎參考四月老師親授的「藥草魔法初階課程」

 

【相關文章】

【個人觀點】關於胡督當中聖經與藥草的關係(一),https://reurl.cc/5v8X9q

【個人觀點】關於胡督當中聖經與藥草的關係(二),https://reurl.cc/6vLXnZ

【個人觀點】關於胡督當中聖經與藥草的關係(三),https://reurl.cc/jWRVKD

【個人觀點】關於胡督當中聖經與藥草的關係(四),https://reurl.cc/DjXYrj

 

(圖片來源:網路)

arrow
arrow

    歐比路Lu-B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