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落格文章.png

最近在翻閱過往大學在修的電子商務課程教科書,同時也在網路上查閱這塊領域有什麼新的教科書可以參考。電子商務果然是個突飛猛進的領域,看著教科書的新增章節,不約而同提到社群平台趨勢,如:網紅、社群網路銀行。不知道大家是否會去思考社群平台興起後對於我們日常生活的影響?究竟這波浪潮我們有需要面對課題嗎?在紀傑克的著作中就有提到類似的觀念,他說:「網路創造出了虛擬的真實,人們也就此進入了想像的虛擬中。」,我們可以這樣說社群媒體的興起,讓我們有機會讓別人可以看見我們,甚至可以去鬆動過往些許的僵化規則,只是在社群與人互動卻是憑藉著「印象」,以一個印象或是想像來去真實地替代他人,而這也刺激了社群人物經營時「人設」設計的重要性。

 

也因為過往既有的規則被改寫,我們同時失去「按部就班」的舒適,但也同時獲得「創新改變」的自由。在這樣的氛圍下,我們會不自覺地去想「證明」自己,讓別人知曉我們的價值觀,甚至是與我們建立起關係。所以我們可以看到相關經濟的發展,如:業配、團購、捐款等..。相對地,網紅成為一種職業選擇,促成了一種職業生態,內部彼此競爭行為也成為了茶餘飯後閒聊的話題,好比說:蹭人氣、只會賣肉、人紅了頭就大、借助他人當跳板牽線、私下行為與社群上反差極大等…。我們可以發現一件事:「社群的自己可以等於現實的自己」嗎?「社群上我很有人氣可以等於現實中人人都會幫助我嗎?」

 

雖說這些題目沒有統一的標準答案存在,但我想這足以讓社群平台工作者能夠去反思「人氣是真實的?還是對我僅是某種印象的集合體而已?」,說實在連我也不例外。說到底人終究無法脫離關係,只是我們會迷失在社群平台中,誤認為那就是真實的人際關係,甚至會想去沉迷於此,換個角度來說,是不是我們無法面對現實生活中的寂寞與孤獨,才會想流連於此地呢?。對我來說,社群平台終究是「虛擬的真實」,況且人與人關係的深化並非只是靠「想像」就能經營下去,現實中的互動仍舊是關係的試金石。我們可以讓社群平台成為認識其他人的管道,也讓社群平台可以成為工作賺錢的一條路徑,收集資訊的一大利器,但我們也要有個認知:「商業歸商業,社群平台的人氣是屬於商業的,並非是我們人生真實的。」

 

(圖片來源:網路)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歐比路Lu-Bi-o 的頭像
歐比路Lu-Bi-o

歐比路藥草魔法實驗室

歐比路Lu-B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