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不改名成愛情策略魔法?
有些人曾跟我提過「為什麼不把同志愛情策略魔法改成愛情策略魔法?」,畢竟除了LGBTQ+族群以外也能適用,為什麼不直接改名成愛情策略魔法較符合大眾的認知呢?。在商業考量上這樣著實是較為有利沒錯!現在台灣的魔法可說是較為普遍,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經歷過魔法尚未普遍的時候呢?
其實在愛情魔法的設計尚大多數仍以異性戀為主,雖說仍以同志族群為主的愛情魔法仍為少數。在過往台灣的魔法尚未普遍時,許多有興趣鑽研愛情魔法的同志們,往往是要先學習異性戀觀點的魔法後,再回去依循著少許的同志愛情小補充,慢慢地摸索出自己的愛情魔法。
而這也是為什麼我想做同志愛情魔法的原因,為什麼我們會疏漏了這個族群呢?不過也這麼做著做著,後來發現到其實同志愛情策略魔法也適用在異性戀族群上,因為有了同志族群的觀點,我們才更進一步發現到異性戀愛情魔法中被疏漏的部分。
異性戀愛情魔法的疏漏
在這邊我想引用【他們健身】豚 ╳ 盛浩偉:一身肉體閃亮亮,一顆心卻孤零零的觀點,因為同志族群人數不多的緣故,所以「需要被愛的焦慮」這件事往往更容易被凸顯出來,好比說:看見別人都有男友,而我至今仍單身一人,是不是我不夠好?而這個不夠好往往是從自己的外貌身材開始攻擊起,借助著自我攻擊「我不夠好」痛苦上癮感來去迴避我就是單身一人的失落,即使我知道並不是因為我的外貌緣故。
異性戀的各位看到這是否有幾分相似呢?我們常常質疑自己說:「我沒有資格被愛」,久而久之我們就失去了愛人的能力,甚至會認為只要我成為對方喜歡的樣子,我就值得被愛。逐漸地我們開始往大眾所喜愛的模樣靠攏,我們總以為這樣可以獲得關係的主控權,但這也帶給我們不安全感。是不是我沒有往這邊靠攏我就又會回到一個人的失落?
不過我不往主流靠攏,我似乎就會失去了被愛的入場券?我們會因為想被喜愛,硬裝出另一種樣子的自己。但隨著我們年紀漸長,我們才慢慢地發現其實我們之所以會想往主流靠攏,是因為這是大眾所喜愛的樣子,即便我有點抗拒,至少這樣會被人所喜愛。
但當我們在愛情中摔過幾次鼻青臉腫後,我們才會去意識到當初我喜愛的樣子是什麼?我喜愛的對象是怎樣的模樣?逐漸地我們才意會到或許是過往無法勾到的理想,才以這種靠攏主流的做法來去彌補。
同志的特有關係議題有可能是異性戀的未發掘
同志特有的關係議題,換個角度來說是不是也是異性戀一直未被發掘出來的關係議題呢?有些議題在異性戀群體中不明顯,但不代表它不存在,如同上述所提及到的「需要被愛的焦慮」。
我的想法是因為異性戀的族群較多,所以在愛情魔法上大多放在吸引對象、建立關係、關係修復上。只是因為同志族群的人數較少的緣故,一些較難發現的關係議題才一一被凸顯出來,為此同志族群的愛情魔法大多著重在自我祝福、蛻變療癒、魅力增長、關係改善。
學習完魅惑策略魔法不妨可以往同志愛情策略魔法邁進,或許有人會因為同志兩個字而有所卻步,這情有可原!畢竟過往已經習慣了以異性戀為主的愛情魔法,假若你想補足異性戀愛情魔法的不足,又或者是想更進一步提升你的愛情魔法深度,不妨可以考慮修習把同志愛情策略魔法。
10/05魅惑策略魔法課程,正式開課!
(圖片來源:網路)
留言列表